第108章 龙门初跃!(2 / 2)

他不再犹豫,立刻铺开试卷,磨墨润笔。

经义题,他早已烂熟于心,笔走龙蛇,破题精准,阐述严谨,字字珠玑。

诗赋题“秋思”,他略一沉吟,没有落入伤春悲秋的俗套,而是联想到云溪百姓的困苦,笔锋一转,写出“秋风岂解黎庶恨,唯见漕渠浊浪翻”的沉郁之句。

最后,是重头戏——策论!

李明提笔蘸墨,胸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亟待喷薄!云溪河工的冻毙、仓吏的盘剥、漕粮的霉烂、百姓的怨声载道…一幕幕鲜活而残酷的画面在他眼前飞速掠过。他不再需要华丽的辞藻堆砌,只需要将最真实的见闻、最深刻的思考、最迫切的呼吁,化作最锋利的文字!

“漕运之积弊,不在江河之淤塞,而在人心之壅塞!吏治不清,则百弊丛生!…” 开篇第一句,便如惊雷炸响,直指核心!

他结合云溪实例,痛陈清淤之费十不存一、漕粮入库以大斗小斗之弊、陈粮充新粮之恶、河工纤夫冻饿病亡之苦、沿途百姓因捞取散落漕粮而被诬盗之冤…字字血泪,句句惊心!将书本上抽象的“积弊”,化为了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具象图景!

继而,他提出革新之道:首重吏治!严查贪蠹,重典治吏!其次,恤养漕工,保障其基本生存,探索部分漕粮转海运以减轻河运压力,同时为漕工谋划转业出路。最后,改革漕粮征运制度,引入监督,杜绝损耗中饱。

整篇策论,既有宏观格局,又有微观细节;既有沉痛揭露,又有切实建言;既有引经据典的厚重,又有源自底层调查的鲜活生命力!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漕运这个庞大肌体上的毒瘤,并开出了剜除毒瘤、强健筋骨的药方!

他写得全神贯注,浑然忘我。号舍的狭窄、木板的坚硬、空气的恶臭、甚至身体的些微不适,仿佛都被隔绝在外。笔尖沙沙作响,墨迹在洁白的考卷上迅速蔓延,如同金戈铁马,纵横驰骋!

时间在笔尖飞速流逝。

正午时分,号军抬着木桶,挨个号舍分发午饭——一碗寡淡的菜汤和一个硬邦邦的杂粮馒头。

李明早已饥肠辘辘。他拿出忠叔准备的硬面饼,掰碎了泡进那壶浓稠的姜汤里。辛辣刺鼻的气味混合着隔壁飘来的恶臭,形成一种难以形容的怪味。他强忍着不适,闭着气,将泡软的面饼囫囵吞下,又灌了几口火辣的姜汤,胃里顿时火烧火燎,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精神也为之一振。

下午的考试继续进行。

就在李明沉浸在经义的推敲中时,巷道里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和压抑的惊呼声。他抬起头,从号舍狭小的木栅栏望出去。

只见隔着几个号舍的地方,两个号军正将一个面色惨白、浑身瘫软的考生从号舍里拖出来!那考生双手死死捂着肚子,裤裆处一片可疑的深色水渍,散发着浓烈的恶臭,竟比茅厕的味道还要冲!他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显然是腹泻到虚脱,甚至失禁了!

“又一个!这是今天第三个了!”旁边号舍传来一个考生压抑着恐惧的低语。

“肯定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太可怕了!”

“嘘!噤声!想被赶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