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准国舅爷”的烦恼升级(1 / 2)

“免礼,起来吧。”周学政声音洪亮,“李明,你连中小三元,天资颖悟,勤学不辍,实乃我江宁府学子之楷模。望你戒骄戒躁,砥砺前行,以秀才为始,将来乡试、会试、殿试,连捷高升,方不负圣人之教,不负朝廷取士之恩,亦不负你父兄之望!” 他特意强调了“父兄之望”,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学生谨记宗师教诲!必当勤勉向学,不负厚望!”李明躬身应道。

接下来,便是例行的训勉、发放证明生员身份的文书(俗称“功名帖”)、象征身份的生员襕衫(虽然李明已经穿上了),以及一套《圣谕广训》等官方指定读物。整个过程庄重而繁琐。

仪式接近尾声,周学政捋着胡须,看着李明,语气更加和蔼:“李明啊,你既已进学,按例当在府学听讲。不过,老夫闻听令尊已调任回京,令兄更是新科探花郎,想必你不久也将赴京团聚。府学这边,你可自行安排,只需按期参与岁考即可。若有学业疑难,亦可随时来寻教授们请教。”

这几乎是给了李明最大的自由,免去了他在府学坐监读书的义务。显然是看在他“小三元”的才名和骤然显赫的家世份上。

“多谢宗师体恤!学生感激不尽!”李明再次行礼。这倒是省了他不少事,方便他进行云溪之行。

拜师仪式结束,几位学官也纷纷上前道贺,言语间自然少不了对李父升迁、李朗探花以及…李芸得太子青眼的恭维。李明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应对,反复强调“皇恩浩荡”、“家兄勤勉”、“家姐偶得殿下垂怜,实属侥幸”,极力淡化那些过于露骨的联想。

好不容易应付完诸位学官,李明正准备告辞离开明伦堂,身后却传来一个热情得有些过分的招呼声:

“哎呀!李案首!留步!留步!”

李明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崭新襕衫、身材微胖、满面红光的年轻生员快步追了上来,正是放榜那日曾带头去客栈恭贺他的赵生员。

“赵兄。”李明拱手,心中有些无奈,知道麻烦又来了。

“李案首!恭喜恭喜!正式进学,前途无量啊!”赵生员笑得见牙不见眼,凑近李明,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案首,您看,咱们都是新晋同窗,又同是江宁府人,缘分不浅!小弟想着,不如咱们几个相熟的,一起凑个份子,在‘揽月楼’摆上一桌,既为案首贺进学之喜,也为咱们同窗之谊贺!您看如何?大伙儿可都盼着能跟案首您多亲近亲近呢!” 他身后不远处,果然还站着几个眼巴巴看过来的新晋秀才,都是那天去客栈的熟面孔。

李明心中警铃大作。这种“同窗之谊”的宴请,一旦开了头,后面恐怕就没完没了。他现在只想低调处理完江宁府的事务,尽快启程去云溪,实在没心思应付这些应酬,更不想加深“准国舅爷”的标签。

他正想找借口婉拒,一个穿着府学杂役服饰的人急匆匆跑了过来,对着李明躬身道:“李案首!门外有人找您!说是…京城来的!”

京城来的?

李明心头一跳!难道是家里又派人来了?还是…东宫?

“诸位兄台,实在抱歉,家中来人,学生需先行一步。宴饮之事,容后再议,改日由学生做东,再与诸位同窗把酒言欢!”李明立刻抓住这个由头,对着赵生员等人拱手致歉,语气诚恳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