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百姓议论纷纷。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高声问道:\"崔大人,俺家小子要是去了,能吃饱饭不?\"
崔季舒笑道:\"老丈放心,出征将士每日口粮加倍,若有战功,另有封赏!\"
\"那俺家二狗报名!\"老农激动地挥手。
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孩子挤到前面:\"崔大人,我男人三年前就是被羌胡杀的,这次我要让我弟弟参军报仇!\"
崔季舒神色肃穆:\"夫人节哀。本官在此立誓,此次出征,必让羌胡血债血偿!\"
慕容绍宗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他没想到崔季舒在民间竟有如此威望,短短半日,报名者已逾千人。更令他意外的是,崔季舒对每个报名者都亲自询问家庭情况,有独子者婉拒,有老幼需赡养者劝回,显示出与一般官员不同的仁心。
\"崔刺史爱民如子,难怪百姓如此拥戴。\"慕容绍宗淡淡地说。
崔季舒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军过奖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理所应当。\"
慕容绍宗目光深邃:\"只是战场无情,崔刺史这般仁慈,恐难成大事。\"
崔季舒听出话中试探,微笑回应:\"治国如医病,有时需猛药,有时需缓剂。下官以为,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两人对视一眼,各自心知肚明。
第三日傍晚,崔季舒来到军营复命。令他意外的是,不仅三千州兵已整装待发,更有五千壮丁自愿随军。
慕容绍宗检阅部队,满意地点头:\"崔刺史果然能力非凡。\"
崔季舒谦虚道:\"全赖将士们忠勇,百姓们深明大义。\"
慕容绍宗突然话锋一转:\"听闻崔刺史有个'拳王刺史'的雅号?\"
崔季舒一愣,随即笑道:\"不过是百姓戏言。下官以为,小过当惩,大罪当诛。对那些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者,我打几拳让他们长记性,总比关进大牢断了生计强。\"
\"有趣。\"慕容绍宗眼中闪过一丝兴味,\"不知崔刺史可愿与本将切磋一二?\"
崔季舒心中警铃大作。这是试探,还是挑战?他略一思索,坦然道:\"将军武功高强,下官岂是对手。不过若将军有兴趣,下官倒有一套养生拳法,可助将军缓解肩伤。\"
慕容绍宗大笑:\"好!待凯旋之日,定向崔刺史请教!\"
当夜,崔季舒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军队火把如长龙般消失在夜色中。赵明悄声走近:\"大人,粮食已按您吩咐,全数拨付。\"
崔季舒点头:\"做得好。\"
\"大人为何如此帮他?\"赵明不解。
崔季舒望向长安方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帮他?不,我是在帮自己。此战若胜,我便是功臣;若败...那也是他慕容绍宗指挥不力。\"
赵明恍然大悟:\"大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