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等廖勇上楼之后,他发现包括娜塔莉亚在内,整个塔台里居然没人理他。
这就让廖勇有点好奇了,他自认为自己的人缘没这么差,遂凑到娜塔莉亚身边,想看看她在干嘛。
“去去去,我刚上手,别干扰我。”娜塔莉亚还能感觉不出来是谁?她对廖勇摆了摆手,把他赶走了。
在塔台里逛了一圈之后,廖勇发现一个哭笑不得的事实——
——他好像似乎也许大概,成累赘了。
碰了一鼻子灰,廖勇也不知道干啥,他之前在睡眠仓里补过觉,现在那叫一个精神焕发。而众所周知,人在非常精神的时候是睡不着的。你让现在的廖勇去躺睡眠舱,多少还是有点为难他了。
好在,他也不是彻底没活干,塔台上确实都在各司其职,但是机库里可是缺人手缺的紧。
他这一干就干到了诺埃尔落地,当时邓恩从塔台找到整备室,最后在六号机库才找到他。
“看上去廖上尉忙的挺开心?”看着跟着邓恩赶来,脸上还有几道机油印的廖勇,诺埃尔开玩笑地调侃了一句。
“呃,维修部门有点缺人,我正好没事。”廖勇伸手挠了挠头。
“那你可能白忙活了,我可是把上面的备用机带了一半下来,维修的活可能得放缓了。”诺埃尔耸了耸肩,对廖勇说。
这一下,廖勇卡壳了。
“行了,不逗你玩了,赶紧休息休息,现在这个机场严重超员,扩建是一方面,我们得尽快拿下另一个机场。”诺埃尔收起玩笑的语气,“到时候,你们八个AcE可是我最大的底牌,我希望一次性就把新的机场拿下,明白吗?”
“没问题。”廖勇点了点头。
他刚要上楼,一个声音喊住了他。
“嘿,独行侠,想我了没?”闪电那一头黄毛从诺埃尔身后钻出来了。
“嘿,闪电你这家伙居然也下来了?”廖勇也是很惊讶。
“舰上还是不如AwAcS,而且,这次我的座机可不是之前的AwAcS了,你看我们带了什么下来?”
廖勇扭过头去,一架庞大的重型航空巡航管制机正被拖离跑道。
“哇,你不会要在这玩意上吧?”廖勇感叹了一句,急忙问闪电,闪电点了点头。
重型巡航管制机和之前的全天候预警机可不是一个概念,其综合了小型航空战舰,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等多种职能于一身,除了过于庞大,不适合执行制空任务之外,可谓是全能机型。
而且,和之前槲寄生的那架1.5阶段的重型巡航管制机不同,闪电的新座机,也就是这架xAA-105“雪鸮”可是实打实的第二阶段机型,拥有单机突出大气层的能力。
这可比之前的全天候AwAcS强多了。
“行了你们两个,别在这贫了,廖上尉,我命令你赶紧去休息,布里茨少校,我给你二十分钟休息,休息结束后立刻给我飞上去侦查,今晚要开作战会议,你要是拿不出来情报,下个月我扣你津贴!”
“是!”
“明白!”
两人敬了个礼,忙不迭地跑进塔台。
简单洗漱之后,廖勇再次往睡眠机里一躺,等他爬起来,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这时间可不早了,要知道晚上的作战会议定在八点半,留给廖勇洗漱的时间也就半个小时。
哦,边上的睡眠机是娜塔莉亚的,这姑娘还没睡醒呢。
“醒醒,醒醒。”廖勇换好衣服,伸手捅了捅还在呼呼大睡的娜塔莉亚。
“嗯……怎么了?”娜塔莉亚迷迷糊糊地问。
“八点二十分了,你再不起,下个月的津贴就没了。”廖勇板起脸出言吓唬道。
“啊?!”
事实证明,廖勇这招确实效果拔群,娜塔莉亚蹭地一下就从睡眠机里蹦了下来,急火火地开始往身上套衣服。
“行了行了,别着急,其实才八点一刻,还有十五分钟呢。”廖勇一时间有点哭笑不得。
“八点一刻也不早了!”她瞪了廖勇一眼。
等两人都收拾妥当,走进会议室后,距离开会还差五分钟。
“以后不许拿津贴开玩笑!”在坐下后,娜塔莉亚低声威胁,“要是以后结婚了你还敢的话,开一次就一个月不让你上老娘我的床!”
“是是是,以后不敢了。”廖勇举手投降,然后好奇地反问:“我记得你工资也没比我少啊,这么在乎津贴干嘛?看把你吓的。”
“我钱全转给以前的孤儿院了,平时生活开销基本上就靠津贴。”娜塔莉亚回答。
“……你早和我说啊。”廖勇叹了口气。
说话间,包括刚落地就得上天的闪电,所有人都到齐了。
“大家都到了,那么准备开会。”诺埃尔看到人都到齐了,敲了敲桌子,宣布开会。
听到他的声音,所有人都坐直了身子。
“长话短说,目前为止,我们对新维多利亚的登陆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星球上的工业中心伦蒂尼姆已经被攻克,敌方正在新曼彻斯特集结,为了能更好地支援陆军作战,我们需要一座新的机场。”诺埃尔开口说,“闪电,将信息同步过来。”
“明白。”闪电点了点头,将一张地图发了过来。
“这就是我们这次作战的目标,新维多利亚上唯一的一座超一级空军基地。”诺埃尔开口说。
“这是不是有点远了?我们倒是无所谓,陆军兄弟们跟不上吧?”廖勇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个基地和他们现在基地,直线距离足有快两千公里,这要是让陆军兄弟们赶过去,腿都得跑断了,于是急忙发问。
“这不需要担心,我带了足够的运输机下来,风暴突击队本就是空降兵,这点距离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里。”诺埃尔按了一下切换键。
围绕着这个超一级基地,新维多利亚的国防军和帝国军都修筑了大量的侦测系统,现在,这个系统的具体情况就摆在66师众人的面前。
“这……这也太夸张了。”一群人看着飞进去一只蚊子都能被打下来的防空网络,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气。
“这雷达和防空火力的布置方案……我怎么感觉这么眼熟?这不会是巴伐洛夫体系吧?”廖勇猛地一皱眉。
为了足够高的学分,当年廖勇在军校里辅修了不少课程,恰好就学过有关的内容。
“阁下也认出来了?看上去,对方有高手啊。”一名参谋也认出来了。
“巴伐洛夫体系?那这下可有的忙了。”诺埃尔一听,叹了口气。
所谓的巴伐洛夫体系,是一套在上次大战时,经过实战考验的一套防空系统布置理论。该项理论强调雷达在防空系统中的必要性,相对轻视光学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尽可能少用雷达的前提下,达成对防御区域的无缝覆盖。
这套理论在刚提出的时候,正值最新式的高精度光学系统问世,当时最先进的雷达和这套光学系统比,除了探测距离有不到15%的优势外,剩下的几乎可以说是被甩开了一个身位。因此,轻视光学探测的巴伐洛夫体系呢,就一度被人认为是过时的理论。
但是这套体系的提出者巴伐洛夫中将不信这个邪,他认为光学探测始终都要受到天气和时间的影响,再加上他在首都的研究院里浸淫数十年,对雷达技术的发展很有信心。于是,在量子雷达系统正式问世后,他就带着量子雷达技术,腆着自己那张老脸,又是走关系又是贿赂人地在十几颗不太重要的行星上,按照他的防空体系进行了布置。
当时给他开方便之门的老伙计想的倒是不多,只是想满足一下研究了几十年,临到退役前研究出来,结果要退役的巴伐洛夫中将的愿望。反正十几颗星球的雷达在国防预算里,连一粒沙子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