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草原上的工业革命(1 / 2)

瓦剌人为躲避大明商行的刀锋,不断向北迁徙。南部曾经丰美的大片草原,就此沦为无主之地。

朱文正怎么能让这片土地荒废,他率军北上,大手在北方画了一个圈,云中、九原两城在河套拔地而起,这片富饶之地重归汉家怀抱。

河套平原,这黄河几字弯温柔环抱的土地,有着难以言喻的魅力。

贺兰山与阴山如忠诚卫士,挡住了寒流与沙漠的侵袭,造就了温润的小气候。黄河在此水流平缓,泥沙沉淀,仿若天赐的乳汁,滋养着这片大地。

秦汉时,蒙恬、晁错等先辈在此推动移民屯田,开凿渠道引黄灌溉,那时起,这里便有了“新秦中”的美誉,粮食满仓,可与关中粮仓相媲美。

前套草原广袤,是天然的牧场,曾是汉代骑兵的摇篮;后套与西套,小麦、水稻年年丰收,唐代便赢得“塞北江南”的盛赞。

只是,数百年来,这片膏腴之地却在异族统治下辗转,如今回归,意义非凡。

就在朱文正忙于建设河套之时,一封来自湖广行省工业研究所的密信,打破了他日常的忙碌。

展开信件,传来的消息让他的眼中瞬间燃起兴奋的光芒,高声喊道:“好!天助我大明!”

原来,信中提及研制的蒸汽机取得重大突破,热效率大幅提升。朱文正何等敏锐,他立刻意识到,工业腾飞的契机已然降临。

如果说此前在湖广尝试的工业变革,不过是小试牛刀,如今全面推行工业革命,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大明经过多年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已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相差无几,大明商行在瓦剌草原的武装掠夺,以及对东察合台的顺差贸易,为大明带来了巨额财富。

且无需圈地运动,大明便坐拥瓦剌自愿归还了数之不尽的丰美草原,建立起规模化的牧区农场。

是的,朱文正特意强调,要求史官着重记载北方草原是瓦剌人主动归还的。

才不是用刀把子和火枪大炮逼迫的!

河套地区资源丰富,东部黑岱沟拥有数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里,便是后世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准格尔露天煤矿。

他要在此开采煤炭,为即将兴起的工业提供动力支撑。而湖广行省工业研究所的新式蒸汽机和纺织机,更是让他看到了建设大型纺织厂的希望。

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除招募当地百姓,那些失去牧区、无家可归又不愿随瓦剌首领东迁的瓦剌人也进入了他的视线。

大都督朱文正宅心仁厚,活菩萨一样的人物,怎么忍心让他们饿死。

建设煤矿、纺织,哪个不需要大量免费劳动力?饿得吃草根啃树皮的瓦剌人,只要给他们一顿饱饭,他们就感恩戴德的不得了。

朱文正让沈茂在瓦剌人聚居地发放食物,饥肠辘辘的瓦剌人蜂拥而至,他们衣衫褴褛,眼神满是饥饿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