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叔,井水暂时封存,莫要声张。”李明沉声道,“铁柱,立刻去街上,多买些干净的泉水回来,这几日的饮食饮水,务必确保安全,你亲自盯着取水烧煮。”
“好!俺这就去!保证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咱们的水缸!”张铁柱拍着胸脯,像旋风一样冲了出去。
忠叔看着李明,浑浊的老眼里满是凝重:“少爷,对方狗急跳墙,手段越发歹毒。这巴豆粉只是第一步,老奴担心,院试那三日…”
李明明白忠叔的忧虑。考棚号舍狭窄封闭,考生自带饮食。对方既然能在客栈井里下药,难保不会在考场上做更隐蔽的手脚。比如,提前在他的号舍里“放”点什么东西?或者买通送水送饭的杂役?防不胜防!
“忠叔,您有何良策?”李明知道这位老管家心思缜密,必有计较。
忠叔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少爷,事急从权。老奴有一计,或可一试,只是…要委屈少爷了。”
“忠叔请讲。”
“从今日起,直到院试结束,少爷对外只称偶感风寒,肠胃不适。老奴会每日亲手为少爷熬煮浓浓的姜汤,对外就说是驱寒暖胃的药汤。少爷的饮食饮水,皆以此姜汤化入或佐餐。”忠叔压低声音,“姜汤辛辣,可掩盖异味,且姜本身有温中止呕之效,多少能化解一些巴豆、泻药之类的药性。更重要的是,少爷‘抱病’在身,饮食特殊,旁人便难以在少爷的饮食中再动手脚,否则极易暴露!老奴会亲自负责少爷的饮食,寸步不离!”
李明眼睛一亮!妙计!
示敌以弱,化明为暗!自己“生病”了,自带“药汤”,合情合理。忠叔亲自负责,杜绝外人插手。姜汤辛辣,既能掩盖可能的异味,又有一定的解毒效果(民间偏方),至少能提供一层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个姿态放出去,反而让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投鼠忌器,不敢再轻易在饮食上做文章,因为一旦出事,他这个“病人”的特殊饮食,就是最直接的线索!
“好!就依忠叔之计!”李明当即拍板,“对外就说我昨日贪凉,夜里着了风寒,有些闹肚子,需静养几日。”
忠叔点点头,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是找到客栈掌柜,一脸忧色地说明少爷“偶感风寒”,需要静养,饮食需格外注意,由他亲自料理,不必劳烦客栈厨房。掌柜的自然满口答应,还关切地问是否需要请大夫。
很快,“李案首考前突发急病”的消息,如同插了翅膀,在江宁府学子圈子里悄悄传开。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扼腕叹息,也有人将信将疑。
李明则闭门不出,安心静养(实则更加专注地温书)。他的房间里,终日弥漫着一股浓郁辛辣的姜味。忠叔变着花样地熬姜汤:清炖姜汤、红枣姜汤、红糖姜汤、甚至…姜汤煮粥!那味道,霸道得连窗外的麻雀都不敢靠近。
张铁柱成了最忠实的“试毒员”兼“姜汤受害者”。每次忠叔熬好新的“配方”,都得先让他尝一口。
“忠叔…这…这也太辣了!”张铁柱苦着脸,喝一口就龇牙咧嘴,感觉一股火线从喉咙直烧到胃里,脑门瞬间冒汗。
“良药苦口!为了明哥儿,忍着!”忠叔面无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