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洛书芸的目的(1 / 2)

林浩非常忙。

他每天都要围着两个女人转。

和徐晴院长研究讨论反物质技术存储,这需要不停地大量的实验,很多时候还需要伊娃的配合。

和江萍共同研究维度理论。

反物质这种危险物品,它不管碰到什么都湮灭。

反氢包含一个反质子和一个正电子,这并不是说,反氢只有遇到氢才会湮灭,其实它只要触碰到正物质,都会湮灭,而湮灭就意味着巨大的能量释放,也就是蹦的爆炸。

徐晴院长的做法,使用磁阱约束技术,‘阱’这个词很帅,它能让物质在真空状态下悬空,磁阱技术,最初的装置只能让反氢物质存储2小时,后来优化装置能存储72小时。

这其实非常复杂。

氢气是气体。

反氢同样是气体。

气体这玩意儿是乱飞乱跑的。

必须要液化它,或者经过极度加压使其在特殊环境中变成氢金属或者反氢金属,这难度更不可能研究出来。

最终,林浩设计加压液化装置,配合超导体磁阱约束。

而选择的制备材料,则选用磨铁(82),它是没有电子的,没有电子啊,你怎么去湮灭呢?

另外,它还有个变态属性,导热性极佳,其实用极佳这个词描述并不准确,应该说基本不导热,或者说它没有温度,这毕竟是准强相互作用力材料。

没有温度啊!

你说它当前是多少温度就是多少度。

不散热不导热,这就意味着液化态的反氢,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来进行保存。

不过,这种装置并不容易制备。

磨铁(82)的前置条件,是你需要把设备零部件制备成磨铁(90),再经过强激光轰击,而100帕瓦这个能量级数极高,徐晴和伊娃都选用核聚变做能源供给的。

这是科技的积累。

反物质存储技术已经成熟。

学术永远没有尽头。

林浩和江萍的研究还在继续。

这几个月。

维度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维度理论,多维空间理论,空间能量场论......,这些都已经论证完毕,几个月来,林浩推演用的稿纸太多太多。

以他目前的水准,已经能够独立研究。

只不过,江萍这个小姑娘,脑子里仍然还会时不时地蹦出各种公式来,仍然都是维度理论相关的。

所以学习和研究仍然在继续。

林浩有想法。

目前已经有3艘星辰号,月宫基地的火星号仍然还在建造中。

当有反物质湮灭推进器,就能把飞船加速到亚光速,这速度足够飞出太阳系,但这还不够啊,在宇宙的大尺度下,亚光速飞行仍然很慢,或者说和蜗牛速度没啥区别。

空间扭曲。

超光速飞行的研究被提上日程。

这并不容易啊。

按照维度理论,宇宙的维度可以分成十一个维度。

按照林浩最初的想法,他想通过空间扭曲,让飞船从三维进入四维,在四维空间下飞行,至少可以达到数十倍光速,这儿说的四维并不是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是指四维空间。

如果让飞船从三维进入四维,则需要极高的能量,其一,扭曲空间所需的能量,其二,维持能量,当三维物体进入四维,如果没有能量场的维持,三维物体会被瞬间撕碎。

这需要的能量级数太高。

林浩在思考。

当然,他也有灵感闪现的时候。

虽然三维进入四维还没有做到,但却被他研究出另外的技术,多维光谱量场,这种技术的应用就是多维光谱雷达。

多维光谱雷达可以扫描超远距离物体,能量光束在高维度的穿梭所需要的时间,会呈现塌陷。

根据推演。

如果星辰号在300个天文单位之外,通过多维光谱雷达就能够清晰成像,随着距离越来越远,这种成像会变得模糊,直至失去踪影。

星辰号太小。

如果使用多维光谱雷达扫描天体,可以成像周围十几光年内的,成像都清晰可见,如果多维光谱雷达的功率足够大,扫描的距离和范围也会更远。

这可以装配到飞船上。

林浩让伊娃设计制造并测试。

结果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