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林浩和伊娃共同设计新的飞船,月宫基地旁边的太空船坞已经建造完毕,5号把基地建造得更加完善,船坞不能空闲,必须要建造飞船的。
这次的飞船设计,参考星辰号,变化并不太大。
星辰号已经有过两次建造,并且做过细微调整,还根据统一场论设计出重力模拟系统,并且测试过。
核聚变技术是三代技术,已经很成熟,而且,之前研发的二代等离子体电浆螺旋推进器性能优越,完全能够胜任飞船的动力系统。
只不过,目前造出来的飞船,仍然只能在太阳系中飞行。
当然,这不是说它飞不出太阳系,而是速度不够快。
根据超算模拟。
飞船离开大气层以后,速度可达每秒33千米,然后就要不停地加速,可以达到每秒数百千米以上,但这样的速度,在宇宙宏观的大尺度下,仍然还是太慢。
如果指望这样的飞船飞出太阳系,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林浩也没有办法。
科技需要积累的,只能慢慢来。
名称:火星号。
类型:中型太空飞船(太阳系内飞行)。
系统:小娃复制体。
规格:320m*78m*52m。
组成:舰长室、控制中心、生活舱(中)、医疗休眠舱(小)、货舱(大)、能源动力舱、补给舱(小)。
动力:大型核聚变*2,中型核聚变*2(备用),小型核聚变*10(备用),等离子体电浆螺旋推进器(主*3+辅助*32),携带能源液态氚10吨以上,越多越好,最好数十吨以上。
支持:量子通讯,重力模拟,生活舱支持内部生态系统、垂直起降功能、隐身功能、应急逃生系统(2)。
装备:电磁炮*2、超能激光武器*3、探测器*16、大型光谱雷达*1、多功能迷你卫星*12、载机器人小飞船*3(每艘最多搭载6名乘员)、大气层内专用起落架(可收缩)。
满编:320个机器人。
林浩看着新超算中心,投影出来的飞船,视觉上还是比较震撼的。
火星号吨位大约18万吨。
还算不错吧。
火星号在月球太空船坞建造,周期需要长达六个月,一来它太大,二来在月球建造确实没有地球来的方便,月球上的工业体系远比不上地球老家,许多零部件只能靠星辰号来运输。
从原材料来说,在外星废弃矿场,有11万吨的纯金属钛,也能帮上大忙。
林浩的心情不错。
等火星号完工,不管是从运输能力,还是战力,在太阳系内都能横着走吧。
在地球总部船坞,星辰号第三艘也同时开工。
工期一个半月左右。
林浩想到火星。
那个外星战舰残骸目前还没有办法。
11号已经带着小队在探索。
外星战舰残骸的发现,也许能带来不少好处,比如:外星战舰的主体材料,外星战舰的能源,飞行驱动动力系统,外星战舰内部其它等相关,但是这需要个前提,那就是要能研究明白。
他原本想派遣徐晴和陈峰,带着研究员核心成员,前往火星营地做研究的。
但是,火星距离地球,真的太远。
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5500万公里,最远4亿多公里,如果使用星辰号飞行,最快要十多天,最慢要三个多月,如果现在从地球派遣星辰号过去,需要一个月左右。
杨冬上次前往火星就二十多天。
目前她在木卫三工作。
还是等她回到火星,把战舰残骸,能拆卸小部分,带回地球研究比较好。
等火星号建造完毕。
到时候火星营地会更完善,可以派遣更多研究员前往火星营地研究。
林浩的思绪飘的有点远。
......
杨龙打电话过来汇报,国安陈主任和吴少将来找,询问是否放进来。
林浩稍微思考,还是决定见见,就让杨龙把人带到楼下会议室,同时让洛书芸过来倒茶。
会议室。
洛书芸倒完茶,就坐到拐角处,她现在已经习惯了,能刷存在感的地方,绝不错过,如果林浩不让她出去,就老神在在地坐到拐角刷手机,反正她也不太忙。
陈主任顿时皱眉并瞄向吴少将,发现吴少将不着痕迹地轻轻摇头。
他稍微酝酿后询问:
“林总,黄石公园的事情你知道吧。”
“嗯。”
林浩正色回应。
停留两秒,随后又解释道:
“陈主任,我有全球卫星系统,黄石公园的事情我从头看到尾的。”
“那些是什么?”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