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把剩下的稻种分给大伙儿。”陈迎新吩咐道,“从今天起,每户划出一块地,专种这稻米,三个月后看收成。”
“少爷,”有人疑惑道,“咱那新薯产量恁高,种稻米作甚?难不成稻米比新薯还高产?”
陈迎新笑骂:“如今大伙儿都吃饱穿暖了,家家能吃上肉,咱们得琢磨怎么吃好!我问你们,是稻米饭香,还是顿顿啃新薯强?”
“自然是稻米饭香!新薯吃多了胀气,还噎嗓子!”
“那不就结了!如今太平无灾,还吃那苦作甚?”陈迎新道,“先不用种多,试试看收成如何。若好,往后就多吃稻米!吃不完的新薯,拉到长安城,卖给那些富贵老爷们!”
安排完这些,陈迎新脚步不停,直奔家中。头一桩事,便是查看库房。
锤头说,这回李二陛下足足给了两千万贯!当真是大出血了!这数目,远远超出了陈迎新的预料。
“李二还算会办事,都换成了金锭子。”陈迎新满意地点点头,又问:“清点过了?数目可对?”
锤头无奈笑道:“少爷放心,足两千万贯,一两不差。”——那可是当今天子,岂会做这缺斤短两的勾当?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陈迎新放下心,吩咐道:“把这些金锭分批次,存到柜房去。”他接着问:“那龙骨,李二陛下如何处置了?”
锤头摇头:“皇上没让咱们瞧。听说是要埋在太极宫底下,只是……一直没见动工。”
陈迎新微微颔首,随即回到屋里。他片刻不歇,让锤头沏了杯茶,便一头扎进书房。
陈迎新翻出之前画过的无数大炮图样,眼前这张,是他最满意的。这炮管修长,管壁厚实,越近炮尾处越是粗壮。如今炼铁的火候尚浅,陈迎新也不知最终炼出的铁料究竟如何,一切以稳妥为上。再者,这般模样的“加农炮”,即便被敌人瞧见,也绝难仿制!
这炮要求也低,寻常黑火药便能用。陈迎新又做了些改动,直接去掉了那方形的炮耳。没了炮耳虽不能调角度,却大大减轻了分量,便于兵士搬运。这般设计,正合大唐军旅之用。
约莫半个时辰,图纸终告完成。如今只等炼铁工坊建成,便可着手铸造。快则五日,这世上第一尊大炮,便要问世了!
余下光景,陈迎新细细思量起高句丽之事。历数隋唐几代帝王,在攻打高句丽这事上,心思竟出奇地一致——都是豁出命去打!以李世民那般好战性子,怕是早存了此心。
史书有载,李世民那一战虽胜,却也折损惨重。隋炀帝更不必提,三征皆败!后来远征的便是李世民,他虽勇武善战,又有大唐诸多猛将襄助,得胜而归,却终究未能根除祸患,反让高句丽余孽得以喘息。这些遗患,竟演变成了后世的棒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