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点考(2 / 2)

墨卿行 泡沫大王 1085 字 5天前

走在青石板街上,林彦秋反复揣摩其中深意。若巡城司仍是宋远道旧部把持,新上任的严按察使岂非形同虚设?想到此处,他忽觉豁然开朗,又不免苦笑,自己怕是又被人当枪使了。

再思及工部那份道路勘验奏折,林彦秋额角沁出细汗。若借刘坤案牵连某人,届时李文杰该当如何自处?纵不被贬谪,怕也只能俯首听命。

那些新调任的沧山县佐贰官,当真只是寻常人事更迭?焉知不是为他人腾位?

这一场因斗殴引发的朝堂暗涌,此刻想来,自己在沧山县的定位倒是恰如其分。暮色中,他整了整腰间玉带,忽然觉得这秋风格外凛冽。

朔日清晨,林彦秋刚至衙署,便见年主簿候在廊下,身后跟着个青衫书生。

“大人晨安。”年主簿拱手道,“此乃去年及第的郑秀才,文采斐然,品性敦厚。”

林彦秋微微颔首,引二人入内。落座后,那年青秀才始终垂首盯着青砖地,手指不安地绞着衣带。

“少年才俊,不若先下州县历练?”林彦秋轻叩案几。年主簿会意,领着神色黯然的郑秀才告退。

年主簿此番荐人,本意是寻个初入仕途的白面书生,好比素绢好作画,新人易调教。

然林彦秋自有计较,他这般年岁的官员,正需个老成持重的师爷在侧。要的是那等能察言观色、处事圆融之人,在细微处稍加提点便心领神会。他自己尚在历练,哪有闲工夫从头教导个生手?

这道理,就如同新扎的竹筏经不得风浪,总要那些经年浸水的老木头,方能在这宦海沉浮中稳得住舵。

约莫半炷香后,年主簿独自折返,奉上一卷名册:“此乃合宜人选,请大人过目。另,辰时三刻有堂议。”

“有劳了。”林彦秋展卷细观。年主簿听得这声“有劳”,先是一怔,继而面露欣慰,躬身退下。

林彦秋细细翻阅年主簿呈上的名册,目光最终落在一个叫“陈振”的名字上。年二十九,本地人士,曾在上马乡任书吏一载,后调至府衙文书房当差五载,现领从九品俸禄。

看到这五年冷衙门的经历,林彦秋不由会心一笑。这般历练,纵是块顽石也该磨圆润了。

思忖片刻,他决定先见见此人。见时辰尚早,便摇动案头铜铃,唤来差役:“去文书房传陈振来见。”

说起这陈振,原也是个人才。当年在上马乡时,因政绩斐然险些擢升,却因一件小事开罪了上官,被贬至府衙做个抄写文书。寒窗铁砚,一坐就是五载春秋。

人生能有几个五年?按乡里虚岁算,今年已是而立之年。这五载冷板凳,让他尝尽世态炎凉,也曾想过挂冠而去,终究还是咽下这口气,谨小慎微地熬到了今日。

这日寅时三刻,陈振如常第一个到文书房。他挽起青布衣袖,先拭净案几,又去井边打来清水,待同僚们陆续到值时,砚台里的墨都已研得浓淡适宜。

晨钟刚响,就见年主簿来唤邻桌郑书生。陈振心头一刺,谁不知这是在为林县丞物色幕僚?满屋子谁不眼巴巴望着这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