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年的《格尔尼卡》与贴心的老管家(2 / 2)

吃完这道头碟,上来的五味中的第一味是炭烤青头菌。松炭余烬里扒出的菌子还沾着灰,丫鬟用银刀剖开青白相间的伞盖,焦脆声混着汁水溅在景德镇瓷碟上。\"咔嚓\"一声脆响,竟似少年时在书院捏碎松子的顽皮。蒜瓣混着野芫荽的辛香钻入鼻尖,王月生咬下时闭了眼——蒙自秋雨的气息,原是裹在菌褶里的。

第二味是火腿蒸鸡枞。宣威火腿薄如蝉翼,胭脂红的油珠渗进鸡枞丝里,在龙泉青瓷碗中堆成雪里红梅。丫鬟用乌木勺轻点三下,蒸汽忽地腾起。

第三味时八珍菌子烩。鸡枞的象牙白、牛肝菌的赭石红、干巴菌的铁锈褐,在琥珀色鸡汤里沉浮,点缀的火腿丝如金箔游弋。揭盖时蒸汽裹着松脂香扑面,第一口咬到鸡枞时,菌肉竟有微微回甘。

第四味是火腿鸡枞油焖饭。乌金米饭裹着晶亮鸡枞油,火腿丁切作梅花状,淋在饭上的酱汁泛着玫瑰色。用银匙搅动时,闻到一丝若有似无的霉味——这是用陈年火腿油炒制的秘密。吃到嘴里,米粒在齿间爆开,咸鲜刺喉。

第五味是炭烤松茸刺身。菌伞边缘焦黑,中心雪白如初雪,刀痕间渗出透明黏液,在烛光下泛着琥珀色。用银叉刺破菌肉时,香气陡然浓烈。

当然不可能真的全用菌子。不懂的人会奔着那个噱头来,真正会吃的,五味菌子过后,要用别的菜肴去中和一下之前的鲜,以便为最后的压轴菜做好铺垫。有人说大户人家讲究五味杂陈,说的就是一顿饭可以有五到道同一风格的主题菜,比如全鱼、全鸡、全菌,但随后就要再根据五行和养生之道加几道其他风格和原料的菜品。

所以后一道是金玉满堂。中西合璧的蟹粉狮子头嵌鱼子酱,金黄蟹黄如落日熔金,黑亮鱼子如夜空星子,佐以莼菜清汤,鲜甜中透出海风咸味。

下一道是万里霜蹄。驴肉火方,驴肉酥烂如云,火腿脆若碎玉,浇头为西域椒盐,辛辣中带果木熏香。

接下来是故园春信。腌笃鲜,春笋脆嫩,咸肉醇厚,汤色如琥珀。

间道甜点是蓬莱雪。冰镇杏仁酪,撒玫瑰盐与桂花,仿若雪山映霞,需用银匙轻搅方显雅致。吃到此处,王月生不禁想起了那天早上,蒙自旅馆早餐桌上,一个姑娘对着杏仁豆腐大快朵颐的场景。

还有一道小吃丝路驼铃。胡麻饼裹枣泥,外酥内糯,佐以波斯玫瑰露,异香萦绕齿间。显然这是暗喻王月生穿行大漠回国的旅途。

听着福伯对这些菜肴的介绍,尤其是后面几道对自己旅途和心境颇为贴合,显然是临时起意的菜肴名称和因时制宜的做法。王月生不禁感慨,这些世家大族的世仆察言观色、熨帖人心的技巧真是炉火纯青。这还只是中国西南内陆一个最多后世县级单位的土豪,那些更大家族的仆役伺候起人来,还不知道是怎样的可心。

正感慨着,压轴菜牛肝菌炖土鸡上来了。汤色比滇池落日还浓,铜吊子里浮着枸杞如血玉。菌肉吸饱了茶花鸡的油脂,咬破时竟迸出山涧般的清甜。王月生舀第二勺时,福伯忽然咳嗽:\"厨下备了生蒜。\"——滇南人验毒的老法子,王月生会心一笑,蒜瓣在齿间碾碎,却不觉辛辣,只有满口鲜香如遇故人。

最后,福伯指挥丫鬟上了道「归舟」,将黄酒温至微烫,浮一瓣王月生当年离家时折的梅,酒香梅韵交织,暗喻「游子终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