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四弟篡位的时候,已是垂暮之年了吗?(2 / 2)

并且篡的不是他的皇位,不是英儿的皇位,是吕氏生的孩子的皇位?

吕氏一个侧妃,她生的孩子能当上皇帝,除非父皇死了,他也死了,英儿也死了,并且英儿还没有后代,才会弟承兄位。

四弟篡位的时候,已是垂暮老翁了吗?

能把生性散漫的四弟,逼到起兵造反的地步,还让四弟得逞了,北平离着南京数千里远,四弟要打多少场以少胜多的仗,才能拿下京城?

吕氏的儿子可真是——蠢死了!!!

“标儿,你是一个好大哥,咱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还担心你和老四会产生什么矛盾,现在不必担心了。”

朱标震惊归震惊,但还是很快分析出了父皇话里的重点内容,跟着附和。

“没有了吕氏,也没有了所谓的建文帝,四弟和我之间的兄弟情分,自然不会改变。”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朱元璋伸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感觉压在自己心头的巨石,轰然碎了一地,爽朗大笑。

“哈哈哈,老四可是一个能打胜仗的好手,不比咱当年差多少,未来他领兵出去打仗,辅佐咱父子俩开疆拓土,再加上他对乖孙的爱护,没有了建文帝,这世上永远不会再有明成祖了。”

朱标眼神闪烁了一下,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可算明白了,父皇为何之前还重用提拔吕本,突然态度转变,不知开了什么窍门,意识到吕本和其背后的文官集团,想通过改丧制,实现吕氏一门插手议定皇储的野心。

继而快刀斩乱麻,铲除了吕本这个背叛者,还有胡党。

“父皇是在英儿刚降生的时候,就能听到英儿的心声了。”

朱标不是疑问,而是肯定。

朱元璋都把最不难坦白的那部分说了,当然也不隐瞒。

一五一十地把他听到乖孙心声的历程给说了。

朱标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对父皇的关注还是太少了。

关于吕家和建文帝朱允炆那一部分,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晦气。

四弟造反?

四弟都要下海成蛟龙了,大不了以后多封四弟几座岛,让四弟当成祖,写在岛主族谱第一页又何妨?

天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

只要所在的疆土上,写的是汉字,说的是汉话,凡日月所照,皆为大明国土,未来他的子孙不及四弟的,那也是子孙无福。

可要因为担心未来变故,现在就扼杀掉四弟的大将之材,他便是功在当代,罪在千秋。

何况,四弟可以说是他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说句不孝顺的话,既是兄弟又似父子,他相信,只要他活着,四弟绝无造反之心。

朱标此时更关注,英儿所说的那些他难以理解的事物。

“原来英儿说的土豆和红薯,不是天上仙物,这世上就有?”

“当然了,不然咱为什么要派常升领队出去寻找呢。”

朱元璋提起标儿的小舅子常升,十分欣赏,但想到常遇春的长子常茂,颇为头疼。

“常茂这小子不像他爹一样作战勇猛,咱让他袭了爵,他也整天不干什么好事,干脆也给他找个差事,这样以后儿媳在那些命妇面前说话也能大小声了。”

不过。

朱元璋想到儿媳徒手拍核桃,震慑一群命妇的那个霸气的模样。

忽然觉得,只要儿媳不被吕氏以及背后的人暗害,其实光靠自己也能在宫里站得住脚。

“父皇真是用心良苦。”

“哈哈哈……”

“居然隐瞒了我和四弟这么久,佩服佩服。”

朱元璋笑不出来了。

标儿这话怎么有点阴阳怪气呢。

“标儿,换作是你,你也不会直接告诉别人事情的真相,你可不能怪咱,咱至今也不知道,为何咱能听得见,为何老四能听见,却又听不见了,还有,你又是怎么听得见的。”

朱元璋有句话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