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凌烟阁上(完结)(2 / 2)

推开那扇沉重的雕花木门时,积年的灰尘在光柱中飞舞。他眯起眼睛,看见无数青石碑在暮色中静静矗立。指尖触到第一块石碑时,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父亲临终时的手。

\"夏侯惇、夏侯渊...\"他轻声念着,指腹摩挲过凹凸的刻痕。忽然在\"荀彧\"二字前停住,他想起曾在书中读过每当武帝为难之时,总喜欢叫上荀彧、郭嘉一同饮酒畅谈,恣意洒脱…

\"陛下,笔墨已经备好了。\"李德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捧着鎏金砚台。

曹璟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手指正无意识地在\"荀彧\"二字上反复描画。他收回手,转身走向中央新立的石碑。狼毫笔握在手中沉甸甸的,墨香混着松烟的气息钻入鼻腔。

\"钟会...\"笔尖落下时,他仿佛又看见那个白衣谋士站在军帐前。那夜蜀地寒风刺骨,钟会却执意不肯披上大氅。\"臣不冷,\"记忆中那人嘴角噙着笑,\"倒是陛下该保重龙体。\"现在想来,那笑容里藏着多少算计?

写到\"夏侯玄\"时,他忽然笑出声来。李德全诧异地抬头,只见皇帝对着石碑摇头。

\"这个倔老头...\"曹璟喃喃自语。他记得当年整顿士族时,夏侯玄当廷摔了笏板:\"陛下若执意如此,老臣这就辞官归田!\"当时气得他差点下令杖责,可第二天还是采纳了谏言。现在想来,满朝文武敢这般直言的,也就这么一个了。

\"王基”二字写得格外用力。墨汁在石面上微微晕开,就像那日滂沱大雨中,老将军铠甲里渗出的血水。\"老臣还能战!\"王基被抬下战场时还在嘶吼,花白的胡须上全是泥浆。

忽然一阵风吹开窗棂,烛火剧烈摇晃。曹璟按住飞扬的宣纸,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这些名字忽然都活了过来,在他耳边吵吵嚷嚷。有钟会清冷的谏言,有夏侯玄洪亮的斥责,还有王基沙哑的战吼...

\"陛下?\"李德担忧地上前,\"要不要歇...\"

\"继续。\"曹璟深吸一口气,笔走龙蛇。孙礼、马隆、杜预...一个个名字在笔下流淌。写到最后一个\"毋丘俭”时,他突然顿住。这个老臣最终还是被自己折服,继续为帝国效力。

\"来人。\"曹璟突然放下笔,声音惊飞了檐下的燕子,\"传朕口谕,明日庆功宴按军功重新排座次。\"他想起毋丘俭佝偻着背的样子,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让御医把最好的药都带上。\"

走出凌烟阁时,洛阳已是万家灯火。夜风拂过面颊,带着槐花的甜香。曹璟站在高阶上眺望皇城,忽然听见远处飘来孩童的嬉笑声。这声音让他想起父亲病逝那日,父亲枯瘦的手死死攥着他:\"大魏,一定要握在你手中。”

\"陛下起风了。\"李德全捧着貂裘过来。

曹璟却推开大氅,转身凝视凌烟阁。月光下,新刻的石碑泛着青冷的光。他忽然明白,这些名字不只是功绩,更是压在他肩上的江山。

\"传令兵部,\"他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即日起,阵亡将士子女皆入太学,费用由内帑支取。\"

李德惊讶地抬头,看见年轻皇帝的眼中映着万家灯火,亮得惊人。这一刻的曹璟,不再是那个在朝堂上喜怒不形于色的君王,倒像个执拗的少年。

\"五胡乱华...\"夜风送来他的低语,字字铿锵,\"只要朕活着一日,就绝不许重演!\"

宫墙外,不知谁家正在放河灯。点点星火顺流而下,宛如无数双注视的眼睛。曹璟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向灯火通明的太极殿。他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与凌烟阁的影子交叠在一起,仿佛历代英魂正与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