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137章 )林轩的绝境科技突围(2 / 2)

通过这种方式,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有92%可以被五维膜捕获并实现跨维度操控与定向传输。

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三级低等宇宙文明仅能在三维空间内约束微观能量流动,反物质能量转化率仅为78%,而且无法实现定向传输和跨维度利用。

而林轩的成果,不仅将能量转化率提升了整整14个百分点,更打破了维度的桎梏。

从此,华夏文明的星际舰队将不再受限于传统能源补给,能通过跨维度传输直接获取能量;用于防御的能量护盾强度将呈指数级增长;甚至,文明或许能借助这股力量,撕开时空壁垒,开辟全新的星际航道。

这不再只是数据的飞跃,而是文明跨越发展的关键钥匙,让华夏文明有了与高等宇宙文明同台竞技的底气。

林轩激动地握紧拳头:\"成功了!我做到了!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华夏文明对能量的认知和运用方式!\"

然而,他们没有时间庆祝,因为神秘坏人的催促越来越频繁,阿雅娜继续用各种借口拖延,为林轩争取更多研究时间。

在多维能量操控研究有新进展的同时,林轩也开始着手解析意识牢笼中关于信息科技的知识。

8.3 超距通讯与存储技术的诞生

地球历2780年,林轩开始研发湮灭脉冲信息处理器,但首次尝试就以失败告终。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林轩如同被困在迷雾中的航船,遭遇重重困境。连续九个月,编码进伽马射线的信息总是在传输途中失真。

反物质与正物质湮灭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脉冲,本是绝佳的信息载体,但这些能量脉冲如同脱缰野马,在空间中以近乎无序的方式扩散。

阿雅娜借此在恒温舱向神秘坏人哭诉:“大人,林轩研究的那个信息处理器又失败了,他现在脾气变得更古怪,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谁都不见,还说不研究出成果就不出来!我根本没办法接近他啊!”

那张溃烂的恐怖人脸突然剧烈抽搐,血红色的眼睛里翻涌着暴怒与无奈,腐烂的嘴角不断溢出黑色脓液:“废物!”它扬起布满骨刺的手臂狠狠砸向虚拟屏幕,震得整个画面剧烈扭曲,“我管他发什么疯!你必须给我想办法靠近他,用蛊咒把他意识拖进牢笼!”

嘶吼声渐渐弱下去,人脸的表情变得狰狞而扭曲,似乎在强压着满腔怒火:“就算你运气不好……”

它咬牙切齿地吐出每个字,“听着!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要是再失败……”

话音未落,通讯画面被一阵刺目的红光撕裂,只留下令人心悸的电流杂音。

实验室这头,林轩盯着满屏乱跳的数据,机械手指敲得操作台“哒哒”响,一个人嘟囔着:“嘿!合着这些射线跟孙猴子似的,说变就变!怎么把这么些弯弯绕绕的信息,结结实实摁在这射线的频率和波形上啊?这宇宙里的辐射、引力波,跟胡同口泼皮无赖似的,逮着机会就捣乱,咱这信息可咋趟过这趟浑水啊?再想不出辙,咱这超距通讯可就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咯!”

超距量子通讯中信息传输易失真、载体易解体是两个重要问题。

林轩突然想起意识牢笼里,拷问官的监测系统对拓扑缺陷的异常敏感。

“信息传递本身就是一种拓扑变化!”他的机械手指在空中划出扭曲的几何图形,“如果把信息编码成空间本身的褶皱,用高维拓扑结构保护数据……”

他开始尝试将量子隧穿效应与卡丘空间的折叠特性结合。

前47次实验中,信息载体总会在穿越维度间隙时解体。

地球历2781年的一次关键实验中,阿雅娜在训练时的念力波动意外干扰了实验设备,林轩却惊喜地发现,部分信息在量子纠缠态下实现了跨维度无损传输。

这个意外让他顿悟——利用意识波与量子态的共振频率,可以构建出稳定的信息传输通道。

经过反复核查,林轩发现问题出在湮灭过程产生的能量波动上,正反物质湮灭瞬间迸发的巨大能量,会产生强烈的电磁震荡,这种震荡如同汹涌海浪,将原本有序的编码信息搅得支离破碎,导致信号在传输途中严重失真,最终无法正确解码。

面对这个棘手难题,林轩彻夜不眠地翻阅资料,将从意识牢笼中获取的拓扑保护编码技术反复拆解重组。

他意识到,必须找到一种能在高能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编码结构,既要像坚固的堡垒般抵御能量波动冲击,又要确保信息能在伽马射线脉冲的“惊涛骇浪”中精准传递。

阿雅娜则继续与神秘坏人周旋,有时说林轩在研究一种全新的编码方式,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测试;有时又说实验室的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和升级。

地球历2782年,林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信息编码到多维能量场的拓扑结构变化中,利用卡鲁扎 - 克莱因空间的额外维度特性,实现超距量子通讯。

他暗自思忖道:“我们可以把信息看作是多维能量场的一种特殊振动模式,通过控制能量场的几何形状与振动频率来编码信息,接收端利用量子共振探测器捕捉这些变化并解码,这样就有可能突破传统光速限制。”

经日夜攻关,地球历2782年底,林轩终于迎来重大突破。

第一组经过特殊编码的加密信息,搭乘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脉冲,瞬间跨越浩瀚光年,成功触达伽马五号星球基地的通讯设备。

接收端不仅完整复现了原始信息,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还成功改写了通讯规则。

从此,华夏文明的星际舰队将不再是漂泊的孤岛,每一艘舰船都能化作庞大神经网络的神经元,让战术指令以量子纠缠般的速度同步到舰队的每个角落;深空探测站的实时数据将冲破时间枷锁,地质演变、气象异动等信息能瞬间传回旗舰指挥中心,让文明第一次得以“触摸”光年外的宇宙脉搏。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超距通讯如同文明的神经突触,将散落星海的伽马据点串联成有机整体,使华夏文明真正具备了跨星系协同发展的能力。

虽然量子态意识流赋予林轩在局部空间领域一人调度全局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始终受限于物理距离,无法突破光年尺度的桎梏。

而如今,新的超距通讯技术宛如打破维度壁垒的神笔,它不仅让华夏文明的意志能以近乎瞬移的速度穿透星海,更让量子态意识流的“微观协同”与超距通讯的“宏观覆盖”形成完美闭环。

从此,林轩的战略构想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到十几甚至上百光年外的舰队终端。这种跨越时空的信息互联,彻底改写了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将孤立的星际据点锻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共同体。

同时,在信息存储领域,林轩另辟蹊径。他基于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震荡特性,开发出全新的量子共振存储技术。

通过精密调控湮灭过程中产生的量子态波动,将数据编码成稳定的量子纠缠态,实现了每立方厘米10^18比特的数据存储密度。

这种存储方式下,数据以量子叠加态的形式存在,只要基本物理法则不改变,信息就能永恒保存,完全摆脱了传统存储需要定期刷新的桎梏。

相比之下,低等宇宙文明惯用的量子态多维度存储技术,不仅存储密度远低于此,数据保存周期也极为有限,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与三级低等宇宙文明受限于三维空间传输的量子神经纠缠通讯网相比,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低等文明的通讯信号强度会随距离衰减,而林轩研发的通讯方式信号强度不随距离变化。

地球历2783年,林轩开始研究能量护罩系统。他根据从意识牢笼中获取的知识,尝试构建梯度能量拓扑结构的护罩。

阿雅娜继续用各种理由拖延神秘坏人,有时称林轩陷入深度闭关状态,不见任何人;有时说实验室突发未知故障,正在进行全面排查;偶尔又抱怨林轩情绪反复无常,时而狂躁暴怒,时而沉默不语,根本无法正常沟通。

甚至还声称实验室所在区域的安全系统突然启动最高警戒,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靠近,就连她自己也被拒之门外。

这次通讯,刚听完阿雅娜的“诉苦”,那张溃烂的恐怖人脸突然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扭曲“笑容”,嘴角撕裂的伤口渗出绿色黏液。

它假惺惺地用黏腻的声音哄道:“宝贝灵童,别总说那家伙不好相处嘛,”漆黑如墨的舌头蛇信般吐出,在空中甩出恶心的弧度,“只要你用蛊咒困住他,想要什么奖励都给你!等事成之后,我把银河系最璀璨的星钻摘下来给你当发饰都行!”

话音未落,它突然变脸,腐烂的手指狠狠戳向屏幕:“要是再办不成……你知道后果!”

另一边,在实验过程中,能量护罩原型机在第136次冲击测试中炸成碎片,这让林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仔细分析数据,发现约瑟夫森结阵列在冲击下,量子态切换速度不足理论值的1%,导致护罩无法有效抵御能量冲击。

林轩紧盯着全息投影中不断崩解的护罩数据,突然,意识牢笼里某个记忆碎片如闪电般划过,那些在混沌中闪烁的能量纹路,竟与此刻的困境产生诡异共鸣。

“Rob1号!”他猛地转身,眼中迸发兴奋的光芒,“意识牢笼里那些失败的防护模型,它们能量场的衔接方式有问题!”

机械指尖飞速勾勒出扭曲的能量轨迹,“你看这些断裂点,如果能让量子霍尔效应产生的能量场,像记忆里那些成功结构一样相互嵌套咬合,形成闭环共振,护罩强度绝对能指数级提升!”

Rob1号积极协助林轩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经过一年的努力,地球历2783年,新型护罩成功问世。

当它接受恒星耀斑千倍能量冲击时,受损部位能够自动重组,这得益于其内部的拓扑结构设计,使材料具备量子态自主重组能力。

与三级低等宇宙文明依赖生物量子通道增强自愈性的材料技术相比,林轩研发的护罩防护能力提升至可承受局部范围内物质湮灭级能量。

林轩的手指在全息屏上划出炫目的光轨,能量波纹如同活物般在护罩模型表面游走:\"这次不一样!意识牢笼里的残缺记忆给了我新思路,我们要让护罩变成会'呼吸'的生命体。\"

他加重语气,模型骤然分裂成无数相互咬合的量子结构,\"当攻击能量袭来时,这些结构不仅能吸收转化,还会根据攻击特性实时重组。就像无数个微型棱镜,把能量拆解成基础量子态,再按照我们需要的形式重新组装!\"

Rob1号凑近观察,模型正将模拟的伽马射线风暴扭曲成可供驱动舰船的清洁能源。林轩继续道:\"低等文明的护罩不过是被动的盾牌,而我们的护罩是能吞噬一切的饕餮。它会主动分析攻击模式,将有害能量转化为武器反击,甚至反向解析对方的攻击频率,形成针对性的能量牢笼。\"

随着他的手势,护罩表面突然绽开细密的量子漩涡,将虚拟的陨石雨绞碎成发光的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