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站起身,目视门外,缓缓说道:“我打算即刻赴京,秦州的事务,就交给你们两人了。汪太冲,你负责统筹全局,确保秦州的稳定;秦修,你则协助汪太冲,处理好日常事务。”
秦修大吃一惊,连忙劝阻道:“王爷万万不可!”
刘轩回过头,目光冷冷地扫视了秦修一眼,问道:“本王尽孝,有何不可?”
秦修神色凝重,诚恳言道:“昔日皇上坐镇,王爷回京自是无妨。然今局势已变,王爷若贸然归京,恐陷险境。若带兵同往,更会被诬以争权造反之名。”
汪太冲亦点头赞同,补充道:“王爷,秦先生所言甚是。现今朝中仍有诸多忠诚老臣鼎力支撑,太子之位尚未稳固,应不敢轻易加害皇上。且太子心中对王爷忌惮颇深,王爷在外统兵,对太子而言实为一种无形的威慑,反能保皇上暂时无虞。”
刘轩坐回椅子上,双手紧握成拳,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你们说的,我都想过。但父皇重伤在床,我这个当儿子的,若是不亲自去看望,心中怎能安宁?此事我意已决,你们不用再劝了。”
秦修望着刘轩那坚决的面容,心中焦急如同烈火焚烧。他深知,一旦刘轩回京,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不能眼睁睁看着王爷做出可能悔恨终生的决定。
想到这里,秦修一咬牙,双膝跪地,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姿态,向刘轩进谏:“王爷,你若是回京,恐将再无回头之路。小王爷尚且年幼,无法独当一面,王爷若有闪失,几年来辛苦创下的大好局势,就会毁于一旦。秦州的百姓,刚刚从战乱走出,渴望和平与安宁。一旦局势失控,他们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再次面临异族的铁蹄。”
顿了一下,秦修接着说道:“王爷常言舍己为公,心系天下苍生。若是为了一己之孝而不顾百万百姓的安危,那昔日所说,岂不成了空话?”
刘轩听秦修的话语字字铿锵,句句肺腑,不仅是对自己忠诚,更有对国家和百姓未来的担忧,令他不由动容,心中犹豫起来。
汪太冲见刘轩仍陷于两难,心中也是焦急万分,跪在秦修身旁,恳求道:“请王爷以大局为重,以百姓为先,切莫让个人情感左右了理智的判断啊!王爷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望王爷三思而后行。”
刘轩望着眼前两位忠心耿耿的下属,心中五味杂陈。他长叹一声,手扶额头,显得疲惫而无奈。片刻之后,他开口问道:“那你们认为,我现在到底该怎么做才是上策?”
秦修见刘轩终于松开,便沉下心来,仔细分析道:“王爷,太子监国,最害怕的莫过于赵王。依属下之见,赵王极有可能起兵反抗,如此一来,太子必将全力与之争斗,无暇顾及王爷。这正是王爷发展势力的良机。我们越是强大,便越能对太子形成制衡,陛下的安全也就越有保障。”
刘轩听完秦修的分析,再次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缓缓说道:“好,我听你们的。你们先退下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秦修与汪太冲闻言,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释然与希望。他们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退出房间,留下刘轩一人在屋内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