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二人天天待在一起,尽可能的推演出一个最佳方案。
第六日深夜,张良突然拍案:\"还差最关键的一条!\"
于谦凑近:\"你是说......\"
\"李世民。\"张良眼中精光闪烁,\"他岂会真心臣服嬴政?若能挑动二人相争......\"
于谦立即补充:\"可派死士在咸阳散布谣言,说李世民暗中联络旧部,有反心!\"
第七日清晨,二人携厚厚一摞竹简入宫。宁晨仔细翻阅,眉头渐渐舒展:\"好一个'远交近攻,内乱强秦'!\"
张良趁机进言:\"大王,若按此策施行,两年之内,秦国内部必生变乱。届时再出兵,事半功倍。\"
宁晨沉思良久,突然问道:\"于谦,这次你怎么不反对用兵了?\"
于谦正色道:\"臣反对的是仓促出战。若有万全准备,臣愿为先锋!\"
宁晨大笑:\"好!就依此策行事。\"他转向侍从,\"传令:韩信总督边关防务,岳飞加紧训练水师,另外......\"他看向于谦,\"即刻出发!就由你负责与赵匡胤的联络。\"
于谦郑重拜下:\"臣定不辱命!\"
十日后,于谦风尘仆仆的来到大幽楚城。
楚城将军府内,李存孝大笑着迎上前来:\"于大人!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来了?\"
于谦拍了拍李存孝坚实的臂膀:\"李将军驻守城池辛苦,大王特命我来犒军。\"说着递上一卷竹简,\"这是大王亲笔手书。\"
李存孝展开一看,眉头微挑:\"哦?要见赵匡胤?\"
\"没错。\"于谦点了点头,\"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将军派人前去传信。\"
李存孝点头:\"这好说,赵匡胤那厮有段时间不来烦我了,我这就派人去告诉他,明日你我二人一同前往汴梁!\"
第二天,汴梁王宫内,赵匡胤高坐主位,于谦从容行礼:\"外臣于谦,拜见赵王。\"
赵匡胤把玩着一枚玉佩:\"于大人远道而来,不知夏武王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于谦直视赵匡胤,\"外臣此来,是想与赵王共商抗秦大计。\"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高宠冷笑道:\"宁晨刚灭了李世民,现在又来谈抗秦?好大的口气!\"
于谦不慌不忙:\"高将军此言差矣。我王只是将李世民赶出了夏武国,而嬴政恰巧收留了李世民。\"
他转向赵匡胤,\"赵王可知,上月秦军已在函谷关增兵十万?\"
赵匡胤手中玉佩一顿:\"继续说。\"
\"若秦国灭夏,下一个目标会是谁?\"于谦环视众人,\"届时赵王独木难支啊。\"
\"说得好听!你们夏国占着楚城、阳城不还,这就是诚意?\"
于谦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大王有言,若赵王愿结盟抗秦,事成之后......\"他缓缓展开地图,\"雁门关以东十二城,尽归赵王所有。\"
殿内顿时寂静。赵匡胤眯起眼睛:\"宁晨舍得?\"
\"比起被秦国吞并,这些算什么?\"于谦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