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沛丰龙影:王陵与刘邦的江湖棋局(2 / 2)

汉惠帝六年的未央宫大殿,吕后指着王陵怒吼:“哀家封吕氏为王,有何不可?”

王陵把象牙笏板砸在地上:“高帝有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陛下尸骨未寒,太后就想背盟吗?”

陈平赶紧拉住他:“王丞相息怒,太后也是为了汉室安稳……”

“安稳?”王陵瞪着陈平,“你忘了高帝临终前的话?” 他想起刘邦握着他的手说“用陈平,防陈平”,突然觉得讽刺。散朝后,他跑到刘邦的庙前磕头,额头撞在石阶上:“陛下,您让我镇住吕氏,可现在……”

风吹过太庙的松柏,仿佛是刘邦的叹息。王陵突然想起沛县酒馆里,那个爱吹牛皮的刘季,原来从一开始,他就是刘邦棋局里的“车”——冲锋在前,却也被其他棋子围着。

“陵哥,”陈平不知何时来了,递给他一壶酒,“太后势大,硬顶没用。当年在鸿门宴,你不也用‘酒疯子’的法子救了陛下?”

王陵接过酒壶猛灌一口,辣得眼泪直流。他看着陈平袖口的“黄老”纹样,突然明白:刘邦的局,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让不同的人互相制衡,就像楚地的“连横合纵”之术。

第五章 安刘定策的江湖魂

高后八年的长安城里,吕后刚死,吕氏子弟就想谋反。王陵坐在丞相府,看着地图上的兵力部署,突然把茶杯摔了:“周勃!你太尉印呢?再不出兵,刘氏江山就没了!”

周勃搓着手:“我这太尉是虚职,没兵权啊……”

“没兵权?”王陵突然笑了,笑得像沛县酒馆里的老无赖,“跟我来!” 他带着周勃闯进禁军大营,掏出那块楚地游侠令牌,对校尉们喊:“高帝有旨,灭吕氏者,赏千金!”

校尉们看着令牌上的“无头龙”,又看看王陵腰间的“游侠剑”,突然一起拔刀:“愿听王丞相号令!”

陈平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终于懂了刘邦的用意:王陵的江湖威望,比任何兵符都管用。当周勃率军冲进吕府时,王陵站在府门外,看着火光映红的天空,想起刘邦说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这人情世故,就是用江湖规矩,行安刘大事。

乱平之后,陈平对着王陵作揖:“陵哥,这次多亏了你……”

“少来这套,”王陵抹了把脸,“当年在沛县,你欠我五坛酒钱还没还呢!”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里全是对那个已逝的“刘季”的怀念。

第六章 沛丰旧梦里的龙影长

汉文帝二年,王陵在长安病逝。临终前,他让人把那块楚地令牌放进棺椁,又把刘邦送他的“游侠剑”挂在床头。侍妾哭着问:“大人,您后悔跟了刘邦吗?”

王陵看着剑上刻的“斩蛇”纹样,突然笑了:“后悔?我这辈子,就服他一个人。他把江湖当棋盘,把兄弟当棋子,可这棋盘上,最终坐的还是刘氏子孙……”

他没说完,就咽了气。后来,有人在他的遗物里发现一卷帛书,上面用楚隶写着:“刘季者,沛丰龙也。其用江湖,如织楚绣,经纬交错,终成大汉。”

百年后,司马迁写《史记》时,对着王陵的传记叹气:“世人皆谓王陵耿直,殊不知他是刘邦布下的‘江湖暗棋’。从沛县酒馆到未央宫殿,这对兄弟用江湖规矩,下了盘横跨天下的大棋。”

当后世的人们走过沛县的“游侠巷”,总会看见老人们指着墙上的斑驳壁画——画中,年轻的刘邦正给王陵倒酒,旁边题着两句楚谣:“龙入江湖借风波,大哥终成棋盘锁。” 这两句谣,说的正是王陵与刘邦的一生:一个是江湖大哥,一个是市井亭长,却在历史的棋局里,一个做了护棋的“士”,一个成了执棋的“帅”,共同谱写了大汉王朝最草根也最传奇的开篇。而那块刻着无头龙的令牌,至今仍在沛丰民间流传,成为那段江湖岁月最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