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驻军琉球(1 / 2)

1743年七月中旬,骄阳炙烤着紫禁城。

太和殿前的汉白玉丹陛泛着刺目白光,三百箱硫磺、珍珠堆叠如小山,在日头下折射出细碎金芒。

琉球国使臣尚志伟攥着象牙笏板的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连笏板边缘都泛起潮湿的水痕。

遥想往昔,琉球贡船抵达港口时,清廷不仅派官员隆重迎接,赏赐更是丰厚无比。

彼时进贡珊瑚、玳瑁等土特产,便能换回十多倍价值的赏赐,精美的官窑瓷器、柔软的江南绸缎一车车往船上搬,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

使团归国时,船舱被赏赐之物塞得满满当当,不仅能充实王府库藏,沿途转卖货物的利润还能惠及整个琉球商界。

可自弘历登基以来,藩属国朝贡的天平悄然倾斜。

如今使团千里迢迢携重礼而来,能收回成本已算侥幸。

琉球偏居东海一隅,仰仗天朝庇护,即便明知赏赐微薄,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入贡。

\"琉球使臣觐见——\"鸿胪寺卿高亢的宣召声撕破殿内凝滞的空气。

尚志伟带领使团成员按规制行三跪九叩大礼,余光不经意间扫过阶上,礼部尚书杨名时正恭敬捧着明黄表文,那上面工整写着恳请赏赐官窑瓷器、江南绸缎的奏疏。

这看似寻常的文书,此刻却像块滚烫的烙铁,灼烧着每个使臣的心——毕竟如今的\"赏赐\",不过是象征性的薄礼,与往昔盛景相比,恍若隔世。

\"使臣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弘历的声音带着上位者的和煦,\"尚王可还安康?\"

\"托天朝上国洪福,尚敬国王安好。\"尚志伟垂首应答。

\"临行前,尚王特命臣转达对陛下的问候,此次琉球携硫磺三百箱、珍珠二十斛......\"

\"甚好,有心了。\"弘历颔首微笑,旋即命人宣旨。

待听着赏赐不过是十匹丝绸、二十件瓷器,总价值堪堪千两白银,尚志伟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尚志伟强作感激叩谢,耳畔却响起满朝文武的颂赞声——内阁首辅张廷玉、户部尚书苏琦、工部尚书周明远纷纷恭贺盛世,尤其周明远着重提及:\"琉球硫磺,恰解工部燃眉之急。\"

弘历指尖轻点龙椅扶手,目光如炬:\"我大清军工繁忙,硫磺需求日盛。

琉球既知恭顺,日后便改为每年一贡,数量再加五成。\"

尚志伟喉头发紧,思量琉球微薄国力,却终究不敢违逆,只得俯身应允。

\"谨遵圣谕。\"

话锋一转,尚志伟硬着头皮禀道:\"近年来,倭国萨摩藩屡屡侵扰琉球,干涉我国政务,恳请天朝上国严惩......\"

弘历陡然拍案,却非震怒,反而眸中燃起精光——如今新式战船已然成军,正缺练兵由头。

\"琉球既是我大清属国,朕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弘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尚志伟猛地抬头,心中暗喜。只要大清出兵,萨摩藩的威胁便可迎刃而解。

\"传朕旨意,命大清水师即刻进驻琉球北部运天港,防范萨摩藩入侵!\"

尚志伟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安南的往事,当初清军进驻岘港,可没过多久,安南就彻底并入了大清版图。

想到此处,尚志伟额头渗出冷汗——尚王千叮万嘱要借大清之力惩戒萨摩藩,,可没说要引清军进驻,这不是重蹈安南覆辙吗?

尚志伟喉结滚动,强压下心头惊涛:\"陛下隆恩浩荡,只是事关藩属防务...臣需即刻修书禀明尚王,再...\"

\"放肆!\"兵部尚书傅鼐猛然跨出朝班,玉带撞得环佩作响。

\"小小琉球,竟将天家诏令视如儿戏?推三阻四,是要效仿安南逆臣,以下犯上吗?\"

话音未落,数位武将已按剑出列,怒喝声此起彼伏:\"天兵入驻乃圣上恩典,岂容讨价还价!\"、\"抗旨不遵,当以谋反之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