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顺带推销一波王氏作坊。
祖孙三人一路去了千灯镇,一番打听后,才晓得千灯镇竟足足有三家弹棉花的作坊。
打听清楚作坊所在后,三人便往最近的一家作坊行去。
这家作坊的东家据说姓涂,涂家的作坊生意还不错,里面有两个人背着弹弓,正绕着弹花床,一下下弹着棉花。
外面,还有七八个人正等候着弹棉花。
梁青娥观察了会儿,让林老虎在门口等着,她则带着林耀去找东家。
涂氏作坊的掌家人是个六十岁左右的精瘦老太太,模样瞧着很是精明。
梁青娥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和涂老太太说明来意。
涂老太太抬了抬眼皮,便开始问轧花机的价格。
待听说每台轧花机售价两百文后,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也太贵了,咱家作坊弹一斤棉花才一个铜子,你这轧花机两百个铜子一台,咱们一天就算白干了。”
梁青娥笑容不变:“东家换个思路想想,你家这作坊放上几台轧花机,一些来不及剥棉籽的人家瞅见,那还不是背着棉花就过来了,他们用你家作坊里的轧花机除棉籽,到弹棉花时,还能去别家作坊弹棉花不成。”
涂老太太有些心动,但轧花机的价格让她有些拿不准主意。
然后,她把大儿子叫了过来,和他说了这个事,让他来拿主意。
涂老大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说先看看这啥轧花机好不好用。
林耀听见,飞快往门口去,片刻后,便和林老虎抬着台轧花机走了进来。
涂老大见外面等候客人往这边探头探脑张望,想了想,便把轧花机的测试地放在了后院。
涂老太太自个家里就有没去籽的棉花,她装了些出来,递给了梁青娥。
梁青娥顺手拿了凳子,一边演示,一边解说。
待布兜里的两斤棉花全部轧完后,涂老大的眼睛里闪动着精光。
他看着老娘,沉声道:“娘,这机子能买,你想啊,咱镇上足足有三家弹棉花的作坊,别的两家都没有,只独独咱家有,那咱家还愁挣不回这机子钱吗……
且,咱们也可设置个规矩,比如,用这轧花机的人,每一刻钟收费一文钱啥的,当然,具体咋操作,咱们回头再商议。”
说着,他把目光看向梁青娥,笑着道:“这位婶子要是答应不把轧花机卖给其他两家作坊,我涂记作坊就购置五台。”
方才他们搬轧花机的时候,他出门看过了,牛车上只有四台轧花机而已。
而他张口就要五台,这么大的订单,足足值一两银子,只要这家人脑子清楚,定然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