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妇人带来的棉花和前面妇人一样,同样都是三斤。
梁青娥早有心理准备,倒也不觉得有啥,只她啥话还没说,面前人的脸倏地就红了。
声音细如蚊蚋:“二伯娘,我婆婆让我先拿三斤棉花过来试试,要是这轧花机真能把棉籽剥的干干净净,后面婆婆还会让我再来。”
梁青娥看着面前的小媳妇,和善笑道:“正是这个理,老婆子我也是这么想的,所有才定的这个规矩,去吧,那边还有几台空机子。”
“哎,我晓得了,谢谢二伯娘。”
小妇人猛松一口气,脚步轻快往庭院里余下的空机子走去。
二毛妮见大姐不得劲,跟着就走上前来,把年轻妇人安排到其中一台空机子上,开始手把手教她如何使用轧花机。
轧花机这名儿虽新奇,但操作起来并不难,上至四五十岁的老妇人,下至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妇人,几乎都是一学就会。
太阳出来时,来轧棉花的村民们越聚越多,因为有梁青娥亲自坐镇,大家伙俱老实排着队,没一个敢喧闹插队的。
三斤棉花要是用手剥籽,少说也得小半个时辰,可有了这轧花机,脚下一踩,滚动的圆木一压,连半柱香的功夫都不要,那棉籽噼里啪啦就下来了。
籽粒上更是干净的很,一点点大些的棉丝都不带沾的。
村民们排着队,踮着脚,伸长脖子瞅着前头的人如何操作轧花机。
就见轮着的村人们坐在机子前,那脚一动,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把棉花往那两根滚动的圆木中间一放……
几乎是瞬间,棉花从圆木的另一边轧了出去,棉籽因为无法通过圆木缝隙,直接就从这边落了下来。
村民们瞧的稀奇,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的更仔细些。
“啧啧,这轧花机可太神了!”
“乖乖,这是咋想出来的,还得是咱二婶子,就是厉害。”
有人插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大婶子昨儿说,这轧花机是乐宝和林耀琢磨出来的,不过,这机子从上到下,都是林耀那小子打制出来的。”
村民们不可置信:“你说谁,林耀,就是卢元旺家的那个大小子。”
然后立刻有人道:“快别提卢元旺那糟心玩意了,人现在姓林,是二婶子养活的,当心二婶子听见,把你给赶出去。”
“哎呦,我这是口误、口误,顺嘴就秃噜出来了,村里人谁不知道,不光是林耀,就连林辉,也跟姓卢的没关系了。”
这人偷偷瞥一眼梁青娥,见梁婆子正在给后来的村民们称棉花,似乎没有留意到这边的动静,不觉松了口气。
村民们一个个挎着棉花过来,再一个个挎着棉花兴奋离去,及至下晌时,有些村民们甚至还领来了一些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