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习惯了。
在崇教殿,自己的书案之上如何乱,也是有王泉亲自收拾,绝不会让别人来收拾。
有时候他就喜欢乱的感觉,整理好了反而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
李世民双手负背,走回龙案前,头疼的看了眼,吩咐张阿难道:“收拾好。”
“喏。”张阿难真是有苦说不出。
“说说吧,今日来找朕有何事。”李世民这才问起了正事。
李承乾也回过味来了,抿着唇道:“父皇,倭国使团已经在大唐会所住了快一年了,是时候让他们付点伙食费了吧?”
伙食费?
这词倒是让李世民有些新奇。
“父皇,之前我们商议是三月造好战船,可期间发生了不少事,如今战船已经造好,是时候去倭国转一转了。”
李世民听完这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你说说具体实施的章程。”
既然李承乾都来了,李世民相信他肯定早就想好了。
果不其然,李承乾一副看老狐狸的眼神,看向李世民道:“父皇,当然是派二十艘新式战船,另外在派五十艘水军的战船,阵仗必须要大,不要怕耗费多少,跟倭国的金矿比起来,那都是小意思。”
“另外还要鼓励民间造船厂,批量的造大型货船,朝廷可以给图纸,打造大型的货船一是为了方便商贾出海做贸易,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在倭国大批量的运金子。”
嗯?
李世民听着听着感觉有什么不对。
“倭国之事都悬而未知,就打造大型货船,是不是着急了一些?”
在收拾奏折的张阿难听了也是内心笑了笑:太子殿下还是太年轻了。
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
“父皇,如今的倭国连耕种技术都非常的落后,要是他们的倭皇不同意,给儿臣一年时间,绝对能够拿下倭国全部领悟。”
“到时给出的理由,便是为始皇帝诛杀徐福后代,掘了徐福的墓。”
越听越迷糊,但李世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太子想要发起战争。
这可不是小事。
“这跟始皇帝有什么关系?”李世民对始皇帝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史书记载始皇嬴政施加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否则也不会二世而亡了。
李承乾笑着解释道:“父皇,自古不都说出师有名吗?始皇帝乃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皇帝,而且始皇帝求长生之术,派了徐福东渡蓬莱仙岛一事,父皇总听说过吧?”
听见求长生之术,李世民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自然,天下哪有什么长生之术。”李世民不屑的说道。
李承乾嘴角抽了抽,看着面前的李世民,果然是两副面孔。
也不知道是谁,日后吃起那些丹药来,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
还有尉迟敬德,什么五石散,有时候想想都佩服,天天嗑毒药,活的还挺久。
“父皇,先不说长生之术,儿臣敢保证徐福并不是去了什么蓬莱仙岛,而是带着船队去了倭国,然后在那里繁衍生息。”李承乾说的头头是道,而且非常有根据的样子:“当初始皇帝得知道士未能炼出长生丹药,便要杀了咸阳城所有的道士,可徐福怕死,便哄骗始皇帝要去蓬莱仙岛求取丹药。”
“并且说要三千童男童女去进献神仙,这三千童男童女是被徐福带去了倭国。”
“若倭国不好好臣服大唐,为大唐开采金矿,儿臣愿亲领海军攻下倭国,出兵的理由儿臣都已经想好了。”
额......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忽然觉得李承乾很危险。
动不动就要打仗的皇帝,能不危险吗?
这大唐才安稳了几年。
可李承乾的提议,李世民却非常的心动。
金矿啊,若是如李承乾所说,倭国有大量的金矿,那么大唐国库将不再缺钱。
权衡利弊之下,李世民抿着唇道:“就按照你的意思,带着倭国使团出使倭国,先打探清楚倭国的金矿事宜,在做抉择。”
想了想,他还补充道。
“至于攻打倭国一事,暂且不论。”
他可不想到时候传出去,大唐出了两个战争皇帝。
这才消停了多久,又要打仗了。
“儿臣遵命。”李承乾拱手道。
也知道做皇帝需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也不计较着说要打倭国。
反正倭国迟早是要打的,最好将对方打回原始人时代。
倭国的男人全部抓来当太监,女的全都发配去教坊司,多好啊。
“若无事,儿臣便先告退了。”
李承乾正式说完了,便想着走了。
可不曾想李世民却叫住了他:“等等。”
嗯?
这让李承乾有些诧异,同时内心有一个声音喊着他:快跑,快跑。
“父皇还有何事?”
李世民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但很快又被他克制了,除了刚收拾完奏折的张阿难发现,并没有其余人发现。
“咳咳。”尴尬的咳嗽了两声,李世民故作虚弱的说道:“朕今日偶感风寒,有些乏了,你身为太子要想着为父分忧,还有一些奏折,就由你替朕批复吧。”
“啊?”李承乾吓了一跳,猛地抬头看着李世民。
怎么看,也没看出李世民有虚弱的样子。
“怎么?身为太子批阅奏折还为难你了?”李世民中气十足的瞪眼道。
李承乾脑中还没来得及反应,头便摇了起来:“没有。”
太子批阅奏折,属于常事。
只是他现在年纪还小啊,一个十一二岁的娃去批奏折。
想想自己的字,嗯,大臣们恐怕看见后都要骂娘。
李世民见李承乾摇头,才露出了笑意,还不忘嘱咐张阿难道:“朕先去歇息,张阿难你陪着太子批阅奏折,不批好不准走。”
“喏。”
在张阿难应声后,李世民身影已出现在了甘露殿门口。
看的李承乾和张阿难都一阵诧异。
“张总管,这要不孤拿回东宫去批?”李承乾试探的问道。
张阿难大手一挥,殿外便出现了两个金吾卫。
可脸上却笑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让臣陪着殿下批阅奏折。”
无语。
李承乾翻了一个大白眼,这辈子做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今日来甘露殿。
因为他发现李世民不是什么偶感风寒,而是发现他批阅的奏折不错,开始做一个月的甩手掌柜了。
要不是上朝只能自己去,恐怕都要让李承乾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