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封建王朝的弊端(1 / 2)

官员两代内直系亲属不得入仕;

即某人为官,子女不能考科举,到孙子孙女可以了。

帝国目前高等教育毕业后,普遍已经22周岁。

等孙子毕业后开始考科举,爷爷已经68岁,基本已经退休,对孙子的庇护作用已经非常有限。

即使他们通过师生关系,来维持一个政治利益团体,皇帝有一百种办法破解。

师生,哪有血脉靠谱!

冯瑞科道:“《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治理国家,要遵循天道!”

叶蔼亭嘴角微微一翘,率先恭维:“陛下英明!”

陈典拱立即跟上:“陛下英明!”

最后是戚志强和谈新知,无奈的只能附和:“陛下英明!”

冯瑞科点点头,对着书记员下令道:

“传朕旨意:升首辅戚志强为越国公、次辅谈新知为颍国公,以嘉其辅政之功。”

目前两人还是侯爵,因其即无战功,也没有叶蔼亭那样的才能和政绩。

打一棒,再给个甜枣。

塔恩爵升一级,即使在大夏帝国推恩令制度下,其家族的富贵又可以多延续一代。

“臣等,谢陛下隆恩!”

两人不管心中是否满意皇帝的一意孤行之策,都无法改变定局,能捞到一点好处算一点。

冯瑞科见眼前几人屈服在自己的淫威之下,那是因为自己是开国之君,若是继任者,肯定无法压服这些人。

所以,他要在自己当政的时候就定下制度,以免遗祸子孙。

“通过严格的官僚选拔制度、监督体系、严峻刑法,可以使得帝国有一个清明的官僚体系。”

冯瑞科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后,道:

“既然不君主立宪,那就应当实行一套适应时代的全新帝制。”

“摒弃以往封建王朝的所有弊病!”

他既然已经决定放弃君主立宪制,继续帝制,但不会照搬古代的帝制,那弊端太多。

他们接下来讨论的方向,就是如何针对封建王朝的弊端,研讨出适合新时代的中央集权制。

弊病之一、封建王朝的皇帝和平民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纽带联系,他们之间是割裂、孤立的。

古代科技不发达,容易被官僚集团欺上瞒下。

即使采取了前文所说的严格官员选拔系统,但是,哪有完美的制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即使在科技爆发的时代,底层与皇帝之间,这层隔阂已经很稀薄。

但也容易被官僚集团阳奉阴违。

所以;

必须加强两者的联系!

“朕准备成立一个【登闻检院】,让百姓的声音,能直达天听。”

叶蔼亭询问道:“陛下,可是效仿古之‘登闻鼓’?”

登闻鼓,古代天子与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是司法正义的“最后通道”。

朱元璋严令“民有冤,许击登闻鼓”,但诬告者反坐。

“然也!”

“陛下,【登闻检院】是否和【都察院】职能重复了,造成冗官冗制。”

“不,【登闻检院】全由皇室成员担任,接受天下所有不平之事,只设立在帝都。”

“职权范围为受理公民投诉、建议和求助,转办、督办诉求事项,协调相关部门处理,但无直接执法权。”

这个其实就是冯瑞科根据前世的信访部门、民生诉求部门借鉴而来。

古代的登闻鼓,皇帝直接参与审理,帝国这么多人,皇帝哪里忙的过来。

若是交给官僚阶层来处理,那不是又陷入死循环。

而;

皇室成员和皇帝的立场是一致的, 也和百姓的立场是一致的;皇室成员有爵位,不能当官;作为核查冤屈之事,就物尽其用了。

冯瑞科心中,还有很多让皇室和百姓加强沟通的方式,不能和官员们说。

将会放在他以后的皇室祖训里面。